【沙龙新闻】聚焦大美育视域下“人心”现代化的儿童美育

发布者:科研处-张懿发布时间:2024-12-1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探讨大美育视域下儿童美育的功能,践行落实我院美育工作,教育学院于2024年12月5日下午2点半H705课室举办南国“争鸣”学术沙龙。活动邀请靳莎莎副教授作专题报告,她从理念阐释到实践路径,分析学校、家庭与社会中美育的具体方法,并结合科技融合的趋势,探讨美育如何助力儿童在现代化社会中健康成长。本期活动聚焦于“与美相遇,以美育人——大美育视域下‘人心’现代化的儿童美育”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学前教育系翁无双老师担任主持人,教育学院副院长肖建芳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王晟老师、廖疋琦老师、张家旗博士等教院师生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肖建芳教授发表致辞。首先,肖建芳教授强调美育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南国在美育教育领域所展现出的突出实力与卓越成就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接着,她指出在大美育的视野下,美育对于实现人心现代化的意义无与伦比,并引导参会者深入思考“人心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接着,主题分享环节正式开始。首先靳莎莎老师以“大美育视域下儿童美育对‘人心’现代化的关键作用”为主题,分享了约翰凯奇的音乐作品《4分33秒》,阐述了其无声的表演是如何引发观众从期待到愤怒的情绪变化,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对声音、对音乐理解的扩张。她还提及了不同时代对于美的认知变化,强调在不同视角下每个人对于美的界定是不同的。随后,靳莎莎老师提出了美的概念,描述了美育的发展史,还指出要想成为中华强国,就要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以及终身的美感教育。最后她总结了美育的现代意义,并希望同学们把对美育的追求当作日常呼吸般的习惯,使美育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披上坚实的“盔甲”。




在之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翁无双老师巧妙地引用了席勒 - 斯宾塞学说并指出,人在体力与精神层面均存在剩余精力,而美育恰是释放剩余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美育活动,个体得以将过剩的精神能量投入到对美的感知与创造中,从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升华。

随后,王晟老师提出教师与学生均为美育实践的关键主体,双方应携手共进、相向而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共同创作与互动交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创造力,还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品质的提升,进而共同塑造充满美感与自信的校园文化生活,彰显美育在教育共同体构建中的独特价值与积极作用。




紧接着,廖疋琦老师在结合自身经历后指出,在当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现实背景下,美育不仅为未来教育从业者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还成为了人们缓解压力、调适身心的理想方式。例如,当个体身体极度疲惫或面临情绪崩溃时,投身于唱歌、跳舞等美育活动之中,能够帮助其转移注意力、释放负面情绪、恢复身心平衡。此外,在讨论环节中,许多同学对此也有很多感悟,其中有同学提及课程中的老师从各方面渗透美育知识,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如纠正唱歌、指导舞蹈动作、批改美术作业等。这些无不体现了美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与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多元功能与重要意义。




活动的末尾,主持人翁无双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我们每个人自身也是一种美的存在,都要勇敢的将蕴含在心里的美表达出来。同时,她指出本次活动极大地加深了参会者对儿童美育的理解,有力地为推动 “人心” 现代化开辟出了崭新的路径。最后,翁无双老师对靳莎莎老师的精彩分享和各位嘉宾老师的莅临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也衷心期望大家能够把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所感悟到的思想充分应用到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实践里,始终如一地对儿童美育事业予以密切关注,并给予坚定支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美育的蓬勃发展。



本次南国“争鸣”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有力的促进了教育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为儿童美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生活力。教育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美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与学术研究,探索创新美育教育模式与方法,为培养具有较高审美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推动儿童美育事业在更广阔的教育领域中发挥积极影响力贡献力量。


文稿:王浩

摄影:曾薇

排版:赵舒敏

初审:林俏艺、冯雯

复审:王晟、翁无双

终审:靳莎莎

整理:科研处学生助理吴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