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主办的“当代教育改革热点研讨”第三讲于10月25日在教学楼C202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著名教育学家、博士生导师、新葡京官网教育学院院长冯增俊教授。冯教授在第一讲中结合了自身切身经历为我们介绍了大学学习,让我们受益良多。这次冯教授再次以“学会研究“为主题对大学生如何学习与研究做了系统的阐述。
冯教授从新时代新中国新教育的角度切入,向教育专业同学提出了新期望。他首先用三句开头语引出面向未来新教育的基本要旨,即以“创建新观念,塑造新自我”点题,鼓励大家要用“不谋世界无以论人生,不谋未来无以为人师”要求自己,强调“使教育充满财富,让学习改变人生”的教改精神,勤勉治学,实践教育,树立培养“杰出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
冯教授首先指出,本次讲座延续第一次大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题下,推演向大学生的“学会研究”,与马早明教授上次原定要讲的大学“通识教育”讨论学会做人要懂得的各种人生道理构成一体的,以后还要从大学生“学会做事”的角度做个研讨,构成一个“大学学习”的总框架。这里,他着重从“大学的学习与研究”这个互动框架下,对学会研究的具体内涵理解做了必要分析。
大学的学习与研究
冯教授认为人从出生睁开眼睛开始打量这个世界就开始了研究活动,他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究竟,学习与研究就同时发生了。因此,学习与研究的本质同一。一方面学习必然是在研究中进行,否则这种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另一方面,研究必须在学习中,否则这种研究就是就成了无缘之水,如同嚼蜡。从这个意义上,冯教授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学会研究”中“研究”的本意。
首先是“什么是研究”。冯教授认为,只有理解什么是“学习”才能真正定位“研究”;而只有很好地定位“研究”,才能懂得怎么做研究。他归纳了许多不同的概念,指出“研究”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了解事物上看,是指人主动地对事物发展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展开积极探索的过程;二是从人的认知上看,是一个由不知变为知,由知少变为知多的过程。简而言之,“研究”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并有目的地用系统方法探明原因解答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围绕某一主题系统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做出合理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研究的本质是发现真理,发现规律,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而科学的本质是永不满足于现状,永续探索,不断发现新成果的过程。冯教授还通过介绍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法国科学家帕斯卡、中国科学家原广外校友现中大教授周海中等名家的思想,旁征博引,为大家阐述了研究的功与用和基础与应用类型,进一步道出了研究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
其次,冯教授指出,从以上研与学的观点出发,大学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只有懂得什么是“研究”,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学习”;只有真正理解了学习与研究的关系,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动力。他把这种结合称为研究性学习,并专门从学习与研究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什么是研究”的理解。他认为,从学习的本质上,学习就是发现新知,本质上就是研究,否则学习只能是机械背记;同时研究是学习的过程,研究越深入个人懂得的知识就越多其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那些不具有学习的研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研究。所以,要倡导研究性学习,倡导学习型研究。他以西方特别是美国倡导的探究学习、近年来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深度学习等例子举证真正的学习必然是有研究性的认知活动。由于亚洲重视考试,所以强调分科教学,美国占领日本后要求全盘美式教学,移植美国的探究性学习,日本人为了对付美国人,专设“研究性学习时间”,中国课改抄自日本,也学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是一种为保护分科教学搞的障眼法,从这里可见我们的教改还是不到位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学习的研究性,把学习都当成是一种研究性认知过程,特别对大学生而言,学习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高级的学习;学习为研究服务,学习是研究性的心智活动;研究是学习活力来源,研究使学习更加高效。他期望南国大学生要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性,要有目的地、有思考地、有爱的学习,建立有研究的学习体系,要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乐趣,提升自我。
如何做研究
怎么做研究,既取决于研究者的态度,更得益于研究者的定向性思考,一个人的政治态度甚至是生活态度很重要,是研究的基础,决定了思考的方向和研究深度。冯教授以李约瑟的问题、钱学森之问及他对中国为什么会从唐宋时代世界顶峰跌下来变成东亚病夫等问题表明研究态度对思考和研究方向的影响,这些都是影响形成思辨推理、概念归纳的能力、揭示事物发展内在本质的重要要素。他告诫各位同学要培养从现象资料分析研究的能力,培养实证研究的能力,更要发展用包括古今中外史料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能力,像马克思研究《资本论》那样驾驭革命实践与历史发展相结合。冯教授强调创新是研究的第一要义,研究的本质是创新。中国怎样才能发展?改革开放的本质就是如何推进道路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唯有创新,中国才有前景,而实现创新的前提是研究的突破。冯教授以美国为例,指出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创建自己的教育体系,迈出新的境界。他说,不懂研究就不会有新未来,不懂未来就没有人生,他还例举我国在联合国的工作人员数量之少的问题强调了研究课程改革创新加强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个人研究实践体会
冯教授通过自己的切身研究实践,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研究的三点心得,堪称精粹。第一:研习益锲。即锲而不舍,坚持研究,久久为功,始终把读书与研究相结合,在社会发展下观察教育、联系实际思考教育,并重视写作,努力把思考的成果写出来。第二:跬步不移。即重视教育热点问题,教育新领域、中国教育发展新问题。第三:崇尚天成。要有一种深究其理,揭示规律,达致大道至简之天成。冯教授至今已发表3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各种著作70多本、获奖20多项,指导学生达200多人。这些都是不断学习与研究中自然而得。他认为,认真地写好第一篇文章极为重要,这可以位学会思考,学会做研究奠定基础。他强调文章是在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修改不断提升自己的结果。大凡写文章,首先要先从整体上把握,历经多次不断沉淀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重视体系性研究尤为重要。
对学会研究的三点建议
冯教授针对学会研究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研究对大学生至关重要,要把研究作为大学学习的重点。其次,研究需要多读书、多写作、多修改。研究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学会研究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阅读为你展开海阔天空的万里波涛,研究为你带了新的思想,思想的积淀让你生发出一个精神和魅力,走向真正的自我。再次,研究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是实践的成果。他说研究是实践、是奋斗、是干起来的,研究的关键在于行动。
最后,冯教授用两句马克思的名言来结束本次演讲。“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道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时间:Nov 6, 2018 7:22:00 PM
录入者: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