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实验模拟相亲,会出现什么状况?不社交、不主动,会有从天而降的爱情吗?为了给这些疑问找到答案,教育学院赵崇莲副教授在《恋爱心理学》课堂上引入了MIT著名心理学家Dan Ariely设计的“爱情配对”实验——“MIT Dating Game”,模拟了一个现实版的“爱情市场”。
在这场特别的活动中,参与的同学们被随机分配了一个背后贴有数字的号码牌,象征着其在这场爱情游戏中的“身价”。虽然每个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号码,但能看到别人的,这样的设置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在他人心中的真正价值,而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来感知。
在30分钟的“速配”环节中,同学们通过自我介绍、探讨兴趣爱好、展现个人优势和价值观等,努力争取与高分者配对。赵崇莲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爱情秘籍”,指导同学们如何在这场游戏中胜出。
活动现场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一位“低分高配”的同学表示,一开始被冷落,但调整心态后,用真诚和幽默赢得了他人的关注,这让他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另一位“高分低配”的同学则感叹,由于没有勇气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错失了不少良机,最终只能匆忙配对,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了犹豫和不自信可能会错失爱情。
还有一位配对不成功的同学反思到:“这个游戏,让我意识到自轻自贱、自怨自艾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这明明是一个想爱就去爱的世界,是我绊住了我自己!我决定,要充分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我开始愿意相信我足够和善、大方、体面,以至于有能力去追求一段爱情。我相信将来这个以我为主角的人生,会因为我主动付出的每一份真情而充满意义。”
另一位配对不成功的同学无奈哀叹:“找不到话题,感觉很尴尬,‘不善言辞、害羞和不主动可能是原因。这次经历虽然让我感到尴尬和失望,但也给了我必须改变的动力。爱情不会从天而降,我决心以后要更勇敢地去交流,不再让机会从指尖溜走。这次失败,虽然尬,但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步。’”
赵崇莲表示,引入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深入讨论择偶标准、自我价值认知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佳决策。她强调,这只是《恋爱心理学》课程的一个插曲,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配套的游戏环节,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学习。赵崇莲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爱情的本质,学会如何在爱情中成长和进步。
这场实验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了爱情选择的复杂性,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让《恋爱心理学》这门课程成为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教育实践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广外新葡的京集团8814通过这场活动,展现了其独特的本土特色和对内在美的重视。(通讯员/黄舒悦 摄影/温芷庭、彭梓潼、官贞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