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录入者:新闻中心-谢秋洁发布时间:2024-06-15浏览次数:176

【本网讯】62日,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行政楼国际会议厅召开。来自校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包括新葡的京集团8814傅修延教授、冉永平教授、孙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康澄教授,暨南大学李红教授、彭佳教授。共商发展大计,为研究中心建设献计献策。会议由科研处处长吴新玲主持,学校督学顾也力、副校长王铭玉、科研处与各学院专家、教授、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均出席了会议。

会议伊始,副校长王铭玉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背景和发展目标。他表示,中心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符号学研究基地,为推动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铭玉副校长

随后,顾也力督学宣读本届学术委员会名单,并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

顾也力督学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

会议选举傅修延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其为康澄、孙毅、冉永平、彭佳、李红等出席会议的5位教授颁发委员聘书。随后会议全体人员进行了合照留影。

  傅修延主任委员颁发委员聘书

在第二阶段,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建设方案》,研究中心副主任孟华教授以及主任王铭玉教授分别作汇报。

 中心副主任孟华教授作汇报

主任委员傅修延教授表示,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的成立顺应时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所有学科的研究其实都在符号学的领域内,要认识到今天所讨论的中性符号学的意义,将会是中国符号学对世界符号学的重要贡献和转折点。

会议听取了冉永平、孙毅、李红、康澄、彭佳等专家学者的报告和建议,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为中心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心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冉永平教授表示,符号学需要联络相关学科,并关注教师青年学者的成长,这就是平台建设的作用所在,希望有一批积极相应的学人。符号学需要的是广义上认识论,把语言、社会和人的能动性结合。当下的多模态性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研究,网络化语境下多模态、多元的解读,以及交际方式的变化可见一斑。因此符号学带动了很多学科的发展,中性符号学初期需要做好诠释。

孙毅教授从《新葡的京集团8814学报》的编辑工作出发,认为所有的工作开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建议中心的四个工作室能够密切服务于中心的活动,找到四者的共核。

李红教授表示,做研究不能只就形式看问题,要阐明学术的落点是什么。他认为中性即中国文化抵达世界完整性的尝试,是一种不张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媒介叙事,也是一种对世界洞识的期盼。

康澄教授表示,以科普基地、研究中心为中枢延展开来,力求研究的质与量。彭佳教授表示,符号学的多样性和融合性,驱动着中性宏大的构想,也与生物符号学中的圜境相应和,要找到与大世界中的联系,也要树立自己的特殊性。

会议还听取了顾也力督学,孟华、张宁、王毅、李淑芳等校内教授的发言。

  张宁教授从创意写作为引,表示符号学形成了一种哲学方法论,词语、术语、物语的界定让创意写作充满了张力,走向了合治的模式,让文科走出语言中心注意,给中文学科的发展以启示。

王毅院长表示,需要找到符号学的边界,要真正了解、呈现符号的意义,语图二者需要合力表达;而且要有自己的独立路径,要语言的确切,也需要图像的自由。

孟华教授表示,符号学研究不同符号的规则,语符和象符的边界都各不一样,指向人类不同的生存、生活方式、文学表达;先要研究边界,再跨界,研究其不自足性,借助他者来成就自己。

李淑芳院长表示,从传播学的层面考虑,其前提就是符号,相比于上天的理论构建,在入地方面更能够作出一点贡献。在人才、设备等方面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顾也力督学总结

顾也力督学表示,中心的工作进展顺利,学术委员会的功能,是指明中心的下一步发展;符号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揭示人类思想;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也应和了将来学校学科的发展特色,以外语学科为主,带动其他学科并进,符号学有其重要的意义。并建议,要做好研究,需要有理论创意,还需要多年的深耕,从本土,到国家,到世界,希望专家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建成人才、科研、信息数字化的高地。

全体合影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心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符号学研究基地,为推动华南以及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何梓健 /朱缘帆)